查看原文
其他

穷人要不要读博?亲身经历回答:能读就读

爱拼才会赢 投必得学术 2022-09-29


作者简介爱拼才会赢,坚信技术改变生活的厂三代,坚信努力就会有好运气的无神论者。


古语云: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在我看来,这个“高”可能是个动词,穷人想要跨越阶层改变命运,最好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,尽可能多地读书,所谓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。


1


我出生于中部省会一个工薪阶层家庭,虽说衣食无忧,但生活实在算不得富裕。我记得在读高中前,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挤在不到50平米的两居室里,据说是厂里5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。


穷人孩子早当家,我很早就认识到我家就这条件,也早早体会到父母的不易。身为人子,无以为报,我只能在学习上加倍努力。学习好给父母省了不少心力和金钱,我从没有报过任何辅导班兴趣班,上学也从没有交过择校费赞助费。高考正常发挥,考到北京某985高校,学软件工程。


这个专业的学生天天都跟电脑打交道,男生人人玩游戏,我也玩一点,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业。就像我一直坚信的那样,在学习上的付出,回报最为丰厚,大四时我顺利拿到本校的保研资格。


2


保送本校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选择导师的主动权。本科阶段我参加过几次竞赛,说实话,我感觉自己对搞科研并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,倒是对成功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更有成就感。所以我选的导师,学术能力相对一般(985高校平台上的一般),但横向做得比较多,最重要的,导师的人品非常好。


读研后我也没放松,很快得到导师的赞许和信任,研一开始就带本科生毕设,研二就固定带一个师弟做横向课题。导师对我的栽培我心知肚明,他肯定想留我在身边继续读博,可我当时却非常犹豫。


父亲在我大三时患上慢性病,虽然有医保,但每个月的医疗费用支出对于我家而言还是笔不小的开销。我从大二起就靠着奖学金和自己打工兼职赚的钱实现“经济独立”,但作为家中独子,一不能膝下尽孝二不能补贴家用,我还是有点焦虑。眼看本科同学们毕业后抓住风口进入大厂拿着几十万的年薪,我每月几千块钱的收入实在凄凉寒碜。而且博士毕业的难度一年高过一年,我自己对学术兴趣不大,时间都花在做横向了,导师的学术能力也一般,博士能否毕业还真是个未知数。功利点说,就算读博,也该去更好的学校或者选更好的导师吧?


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,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坚定了信心。父亲说自己身体还可以,除了每天吃药之外倒是没什么大碍;母亲在提前退休后找了个超市保洁的工作,不仅有钱赚还能捡便宜,每月能省不少钱。总之,二老的意思是家里不需要我着急赚钱,全力支持我读博。家人的态度让我心中的愧疚之情略有缓和,导师也跟我谈过几次,保证不让我做横向浪费时间,并且从各个角度论证绝不会令我延期——前提是我保持现在的努力劲头,这对我来说完全不是问题。



3


转博之后,除了例行组会之外,我每个月都会约导师谈两个小时,专门谈课题,一方面全面总结上个月的工作,主要是陈述悬而未决的问题,另一方面则是制定计划,把所有能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都尽量想到。为了能不延期毕业,我不仅把横向项目停了,还把手头的两份兼职也辞掉了。做人不能太贪,不能什么都想要。


苦心人天不负,博二的时候我已经凑够毕业要求的论文数(包括专利和会议论文),我找导师商量,看能不能把再去找找兼职。导师不同意,说做兼职,不如跟他做横向项目。这一下子提醒了我,当初我选择导师读研,原因之一就是想跟着导师做横向。现在导师说到这里,我自然欣然同意。


说到这里,我真的特别感谢导师,给我的横向项目要么跟之前做的有延续性,要么跟我论文有关联,而且都算是比较“大”的项目。在做横向的过程中,我认识了不少业内的大佬,他们也成为我事业发展的贵人。


做第二个项目的时候,导师带我认识了某软件公司的王师兄,王师兄比我大七岁,硕士跟我导师读的,已经是这个公司的副总。


项目推进很顺利,随着项目的接近完成,我跟王师兄也成为朋友,他经常在周末约我出来小酌几杯。我们聊得比较多的是业内的事情,有时候是很务虚地谈想法,有时候则是很具体地讨论公司碰到的技术问题。开始我是以“狗头军师”的身份提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,后来师兄直接绕过导师,让我帮他处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。在与其他资深程序员交流讨论的过程中,我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经验。当然,师兄肯定不会让我免费给他帮忙。


一来二去的,我跟公司的其他高管也混熟了,老大哥们还经常开玩笑,让我毕业直接去他们公司工作。每次我都很诚实地说,因为父母还在老家,我毕业后不确定是不是留北京,但如果留在北京,肯定进咱们公司。


博士临近毕业,我渐渐打消了回老家的想法。软件行业的大公司和好岗位都在大城市里,回老家最好的出路是做公务员。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交流的时候,父母虽然表示理解,可我仍然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失望。这令我很自责,但我此时已不再焦虑,因为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能力,也确定凭借自己的努力能把父母接来北京,把事业和尽孝都兼顾到。我嘴上没保证,但在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。


4


博士毕业后我按照“诺言”进入了王师兄所在的公司,老大哥们都很开心,专门组织了小范围的迎新宴会。这无形中的鞭策,也让我不敢有丝毫放松。


因为早已是“老熟人”我一进公司就被委以重任,独立承担项目。记得我带的第一个项目是开发一个数据分析的软件。我带领团队先把市面上流行的几个软件都一一研究,选出最适合的一组算法,然后加上几个我专门加入的算法,其中一个来自我博士期间的研究。实践证明,新加入的算法是点睛之笔,我们实现了更快速和更精准的数据分析,并且迭代也非常好,成为当时最好的同类软件。后来这个软件被某大厂买走,我还得到一笔不小的项目奖励。


我勤勤恳恳地工作,老大哥们全都看在眼里,三年多点的时间,我就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,还拿到一点股份。公司发展很平稳,我的收入也一年上个台阶,终于在博士毕业的第五年在北京远郊买了个小房子。父母虽然因为生活不习惯,暂时还没有在北京常住,但想过来也是随时的事情。目前,跟很多程序员一样,我最发愁的,是讨个好老婆。



经常有人问我,穷人家的孩子要不要读博,读博真的能改变命运吗?我以自己的经历回答:能读就读,因为读博确实能改变命运,哪怕改变不了,也能改善生活——但一定要注意,改变命运的不是那张学位证,而是努力之后获得的真才实学


可能有人会说获得真才实学未必只能靠读博,的确,在公司时间越久,我越觉得想成事,光有技术是不行的,还得有其他一些类似“领导力”的东西,我也承认这些本事同样是真才实学。但问题是,如果技术不过硬,或者说受到的思维训练不到位,谁会给你平台给你机会,让你展现你的领导力呢?时代这么卷,帝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,穷人的孩子没啥背景,想脱颖而出很难。我不知道别人的经验是什么,我的经验是从具体问题上展现技术能力和清晰的思维,再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现领导力和协调力。当然,这个过程里,努力是必要条件


老大哥们都说我少年老成,连我自己在回想三十多年人生的时候,都会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。这种感觉一点也不沧桑,反而很令人欣慰,欣慰里还有一丝丝庆幸——还好当初选择了读博。


我发现个很有趣的现象,越是在小地方,鼓吹“读书无用论”的人越多,恨不得让孩子越早打工越好;而那些大城市里的父母们,一个个都把“内卷”两字玩得明明白白。是啊,读书怎么可能无用,只是有些人读的那点书太少了,人人都读过,所以才无用。早年间有人赶上时代红利,不依靠知识就能快速积累财富,现如今千万不要想。看看互联网大佬们,几乎个个名校毕业,学历颇高。


努力学习是持之以恒的过程,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量变的积累转化为质变之时,就是你的命运真正改变的时候。


希望每个人都能早点迎来这一天。💪💪💪


投必得主题征文活动入围作品

感谢您的阅读

喜欢就请给作者投一票吧~

发表SCI论文很迷茫?
来找「投必得」帮忙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